亚洲精品www久久久_91成人精品_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_一级片在线免费看

---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管 ---
實時滾動新聞
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資訊 >

售假、詐騙、泄露信息……檢察機關辦案發現電商這些“坑”

2025-07-24   新華社   文/劉碩、王雅頔   點擊:

  最高人民檢察院7月23日發布的檢察機關依法懲治電商黑灰產犯罪有關情況顯示,當前電商產業鏈不法亂象增多,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、破壞公平市場競爭秩序、影響電商行業健康發展。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,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涉電商領域相關犯罪1萬余人。

  檢察機關辦案發現,涉電商犯罪領域以下情形值得重點關注:

  ■利用電商平臺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

  相較于傳統售假犯罪,利用電商渠道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侵權成本更低、營銷模式更新、售假渠道更隱蔽、治理難度更大。

  在徐某某等人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中,徐某某等人明知他人提供的白酒未獲得注冊商標權利人授權或許可,仍通過某電商直播平臺對外銷售,銷售金額270余萬元。

  ■電商領域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問題較為突出

  電商行業涉及通信、物流、零售、互聯網等各個領域,掌握大量公民個人信息。在利益驅使下,部分從業者違規獲取個人信息并非法出售、提供。

  在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案件中,成某某利用任職某公司電商業務部的職務便利,多次將其在工作中獲取的30余萬條跨境購物訂單信息出售給他人。另外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中,張某某利用擔任某科技公司信息安全負責人的職務便利,將公司后臺電商平臺的大量購物緩存數據導出后出售。

  ■依托電商直播實施的詐騙需警惕

  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電商直播平臺,利用公眾對直播商品真偽難以鑒別的特點,精心設置直播話術,將廉價商品進行包裝,以“高價回收”等為名實施直播詐騙行為,誘導消費者購買。

  在檢察機關辦理的杜某某、石某某詐騙案中,杜某某、石某某虛構南非某頂級珠寶品牌中國代理人身份,偽造授權證書、檢測證書,謊稱直播間所售“三無”產品為南非珠寶,并以“高價回收”“保值增值”為誘餌,承諾一定期限后高價回購,后期再以“賬號被舉報”“突發疾病”等理由拖延,待平臺錢款到賬后人、店消失,轉而注冊新店鋪繼續行騙,直播賬號換殼“重生”,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。

  檢察機關提醒: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,網絡使用者、經營者要依法用網,守法經營,堅決杜絕利用網絡平臺制假售假、侵犯個人信息、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,自覺凈化網絡消費環境。廣大消費者要警惕網絡消費陷阱,注意個人信息保護,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

掃碼投訴

手機掃碼

快速投訴

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版權聲明 | 雜志訂閱
Copyright © 2002 -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國質量萬里行 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
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4432號    京ICP備13012862號